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【台北.藝文】場所既視—下一代市場 ∣ 新富町文化市場


自從7月份參加了紀念之味-食物工作坊之後,就很期待正式展覽的到來,這次請了3位講專家師來導覽,雖然很想每場都報名,因為三人的專長各有不同,很想聽聽不同面向的看法,但因時間的因素,就報名了11月10日李明璁老師的場次。


一開始老師就帶我們走進了旁邊的新富市場,又名東三水市場。
介紹了市場攤位、商品的特色,我還跟其他學員聊起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歷史故事,想必90後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名字的由來吧,早期萬華是樹木進出口的中繼站,因此剝皮寮有剝樹皮的意思。但查其他資料時,發現也有剝獸皮的可能,但不管如何,作為台灣最早的經濟中心,現在的街區仍呈現出當年的榮景,值得我們不斷去探訪。


李老師把新富市場從日據時期到目前的發展演變從頭說書了一番,其中包括紅樓市場、中華商場這三者的歷史地位,我好像又上了一堂歷史課,只是故事地點就在我生活的台灣。(要整理時才發現當時寫的筆記不知收那裡去了,之後再整理貼上來吧~)


這是下一代市場的其中一個主題「紀念之味」,就是7月時我參加的工作坊。
老實說,我已經忘記這件事,這天上樓看展一整個意外的興奮。


這是工作坊時講師請學員寫的一篇關於食物的故事,當時參加的時候就對活動的安排感到很新奇,也對大家寫的故事很有興趣,只是時間有限,臉皮又薄,那時就沒辦法看到大家對食物有什麼獨特的回憶。

正好趁著這次展出的機會,我就光明正大地把大家寫的文章都看了一篇,這可是自從學校畢業,就沒看過的同學作文啊!

這邊就先放上老師們的文章囉~~想要看學員的就到新富町文化市場2樓看展吧!





大家的食物故事有些什麼元素呢?可以來看看當天大家都帶了什麼伴手食物,嗯~~現在回想起來,還是覺得超級好吃的呢!





現代化超市已然大舉包圍了我們的生活,在忙碌的工作步調下,往往為了省時而選擇營業時間長、包裝完整、看起來乾淨清潔的超市食物,不過這也讓我們少了過去在菜市場與人互動的溫度,節令時氣的料理還是得踏入市場,才能更有實際體會。

在環保的議題之下,市場未來的樣貌會是如何呢?我覺得會有更多年輕人選擇傳統市場,因為只有市場能夠真的接觸到在地食材,減少碳足跡,若更有毅力的人,就開始習慣攜帶購物袋、保鮮盒和個人餐具吧,我們雖然只是一般小老百姓,但只要養成好習慣、好觀念,再進而影響到身邊的人,就算沒有像名人那樣的號召力,也可以我們生活的環境愈來愈好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場所既視—下一代市場

即日起至2020年2月9日
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 10:00~18:0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